实验室仪器维修后的验收是确保仪器恢复正常运行和保证实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详细的验收步骤:
一、外观检查
1、整体外观
检查仪器的外壳是否有损坏、划痕、变形等情况。对于一些有防护外壳的仪器,如电子天平的秤盘、显微镜的镜筒等,要确保外壳完好无损,没有裂缝或破碎的现象。
查看仪器的标签、标识是否清晰完整。包括仪器的型号、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这些标签不能有模糊、脱落或被遮挡的情况。
2、部件连接情况
检查仪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牢固。例如,在液相色谱仪中,检查输液泵与进样阀之间的管道连接、检测器与色谱柱之间的接口连接等,不应有松动、漏液等情况。
对于有可移动部件的仪器,如移液器的活塞、分光光度计的比色皿拉杆等,检查其运动是否顺畅,无卡顿或异常的阻力。
二、功能测试
1、基本功能验证
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对仪器的各项基本功能进行测试。以pH计为例,需要检查校准功能是否正常,能否准确地进行定位和斜率校准;测量功能是否准确,通过测量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对比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误差应在仪器规定的范围内。
对于多功能仪器,如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要分别测试其不同检测项目的功能,如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等,每个项目的检测结果都要符合该功能的技术指标要求。
2、操作性能检查
检查仪器的操作界面是否友好、直观。例如,仪器的按键是否灵敏,显示屏是否清晰,菜单操作是否方便。在化学分析仪器中,检查温度控制、搅拌速度调节等功能是否能够通过操作界面准确实现。
验证仪器的安全保护功能。对于涉及高压、高温、高辐射等危险因素的仪器,如微波消解仪,检查其安全门锁、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仪器应能自动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
3、精度和重复性测试
使用标准样品或经过认证的参考物质进行精度测试。例如,在原子吸收光谱仪维修后,使用标准浓度系列的元素溶液进行测量,绘制校准曲线,检查仪器的吸光度测量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进行重复性测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例如,使用酶标仪对同一块酶标板进行多次吸光度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要求RSD小于一定的百分比(如5%),以保证仪器的重复性。
三、数据准确性验证
1、与历史数据对比(如果有)
如果仪器在维修前有正常的实验数据记录,将维修后对相同样品的测量数据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例如,在维修后的气相色谱仪上分析相同的样品混合物,比较保留时间、峰面积等参数与维修前的数据是否一致,差异应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2、与参考方法或标准对比
对于有标准分析方法或参考测量方法的样品,同时使用维修后的仪器和标准方法进行测量。例如,在测定水中的总硬度时,可以使用维修后的滴定仪进行测量,同时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如EDTA滴定法)进行对比测量,两种方法的结果应该相符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返回列表